家人
且當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
且當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
核准文號:衛部救字第1111362496號
活動時間:111/08/30~112/07/31
服務內容
弱勢學童資源:
1.創意美術。補足現實中無法獲得的資源,服務以團體為主,聘請專業美術老師授課,慈善會陪伴學習成長,每次服務紀錄成長狀況,課程視學員狀況調整。
2.夜光天使。提供每位學生一把烏克麗麗於上課使用,若欲回家練習亦可借回,從基礎的握法、指法、單音、和弦學習起,也規劃表演,提供多元展能空間,也培養孩子自信心。開展孩子的多元智能發展空間也豐富孩子的學習。
4.動滋動滋。過動學生平日在班上精力旺盛,每周三次晨光時間,籃球為主,訓練原地運球基本、訓練投跳與跳投基本、練習互相較勁,增強注意力、展開一日的學習,而運動時產生的三種神經傳導物質皆有助學習) ,我們期盼能夠過動滋動滋班的設立改善其學習困境並使體力獲得更完整的抒發。
5.英文潛進。學習能力較為遲緩,又因為身分特殊導致英語科沒辦法參與其他輔助,透過本計畫,安排英語教師利用每週晨光時間,對這群學生進行基本英語課程指導,讓學生有加強練習的機會,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信心和興趣,在和英語教師溝通後決定下學期將持續開辦此課程。
6.未來語言家。規劃課程安排,請益專家學者、拜訪參與服務單位、調查學員意願及程度。設備盤點,並維持教學品質及保護服務者,將全程錄影,依照法律相關規定不公開孩童影像及個資。規劃小型成果展。執行每週一次,線上互動。
7.課後輔導。每日課後照顧服務。安排兒少課後相關活動及課程,並運用志工協助訪視學童家庭狀況,如家庭情況複雜,需社會資源介入,轉介予家庭福利服務中心社工提供後續處遇,或逕向縣府社會處進行通報。親職教育講座及相關親子活動,深入了解家庭狀況,以提供後續服務。
8.數理奇幻魔術。每堂課由老師上課前介紹本次教學的內容與學習的技巧來引發孩子們的興趣,並依照進度教授該次上課的內容,且於教學後請每位孩子能相互表演切磋,並進行討論與修正其表演所遇到的相關問題,使其表演更加精湛。
9.環境教育。與大葉大學合作,提供遊親子活動,八卦山台地動植物介紹(植物標本製作),八卦山台地的經濟作物與產業,昆蟲大發現,野外鳥類觀察,多媒體影片觀賞(彰濱的生態及人文),發現八卦山的身世(地質觀察),彰化平原遠眺,估算我的碳足跡,環保標章大發現,找出誰是吃電王,風能發電機DIY,大葉綠能及節能減碳設施戶外解說,省水器材介紹與操作,心智圖製作,估算個人水足跡,簡易水質檢測DIY,大葉水資源設施戶外解說。
弱勢族群補給:
1.幸福早點。兒童實際上課天數,每日提供合適早餐,經評估有營養早餐需求認定學生,採自主管理及店家管理。
2.急難救助及助學獎勵。『助學獎勵』學生獎勵學習,補救學習不足資源。『急難救助』發生無法預期的事件陷入困境,補充生活所需。
3.備用餐。本會長期服務者,提供鄰近商家供餐。
4.物資。本會長期服務者發送物資麵條、米、禮盒、餐點,端午節萬粽傳愛,中秋節月幸福,新年幫幫人過新年,防疫期間或無法獲取物資者。
弱勢身心障礙者:
1.創意美術。補足現實中無法獲得的資源,服務以團體為主,聘請專業美術老師授課,慈善會陪伴學習成長,每次服務紀錄成長狀況,課程視學員狀況調整。
2.夜光天使。提供每位學生一把烏克麗麗於上課使用,若欲回家練習亦可借回,從基礎的握法、指法、單音、和弦學習起,也規劃表演,提供多元展能空間,也培養孩子自信心。開展孩子的多元智能發展空間也豐富孩子的學習。
3.陶藝手作。輕度和中度智能障礙,學習能力較為遲緩,且伴隨肢體動作不協調,注意力缺乏,經過對手指控制陶土的能力增加,技巧也成熟很多,專注力提升,增加自信。
4.英文潛進。學習能力較為遲緩,又因為身分特殊導致英語科沒辦法參與其他輔助,透過本計畫,安排英語教師利用每週晨光時間,對這群學生進行基本英語課程指導,讓學生有加強練習的機會,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信心和興趣,在和英語教師溝通後決定下學期將持續開辦此課程。
弱勢長者新住民:
1.機器人科學。高年級新住民學生有機會可以接觸科學實驗遊戲,動手操作中印證許多書本習得的科學理論!藉由創意齒輪玩科學Steam Gear Set,從組裝剪刀,認識槓桿原理的應用到完成大陀螺、小陀螺了解重心的原理、改造小車等,經過老師教導後學生可以獨立完成很多成品,也學會正確拆卸和組裝技巧。
2.課後輔導。每日課後照顧服務。安排兒少課後相關活動及課程,並運用志工協助訪視學童家庭狀況,如家庭情況複雜,需社會資源介入,轉介予家庭福利服務中心社工提供後續處遇,或逕向縣府社會處進行通報。親職教育講座及相關親子活動,深入了解家庭狀況,以提供後續服務。
3.舞親子。獨居長者及新住民社區家庭,國際連線線上文化傳習講座,分享如何透過舞蹈協助印尼盲人建立自信的專案歷程。分享傳授異國舞蹈、歷史、舞蹈動作。社區兒少親子連結,現場傳授舞(由在地舞蹈專家協同家長們帶領兒少跳舞)。於社區活動中心舉辦成果發表會,主要展覽出此次計畫中所有的活動照片、影像紀錄。並進行簡短的簡報,報告此次活動的成效,並發表編輯完整的實體刊物。社區居民亦可無償取得紙本刊物及影像紀錄檔做為新生活文化元素之延伸資源。
服務對象
肢體障礙者、智能障礙者、身心障礙者、獨居長者、弱勢兒童、弱勢族群、近貧家庭、單親家庭、原住民家庭、新住民家庭、家境特殊亟需關懷者,無法獲得其他資源,經各方評估調查身分、意願及追蹤記錄。
資訊連結: